隨著步入夏天,天氣日漸轉暖,防曬作為護膚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被提上了日程。事實上,作為配方師,對于防曬的看法是:再怎么看重也不為過。與其追求那些起效比較慢的美白抗皺產品,還不如扎扎實實做好防曬的工作。
盡管春季的紫外線不如夏季那么強烈,但許多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這個時候的紫外線也至少能夠達到夏季頂峰時候的60%左右(正午時分),因此不要因為天氣不太熱而忽視了防曬,紫外線就像看不見的武器一樣,不論在什么季節(jié)都能對皮膚產生損害。
說起選擇防曬,大多數(shù)東亞人對于防曬產品的需求都是類似的,一個是追求高效,另一個就是追求無感。這里的無感指的不僅是在涂抹的時候要輕盈,殘留感要不黏膩和干爽,同時也要求在皮膚上不要產生泛白的現(xiàn)象。
所以今天我們著重來談一下防曬產品泛白的問題。事實上,發(fā)生泛白的產品往往是由于物理防曬劑導致的,一般的化學防曬劑是不會導致泛白的情況的,尤其是在一些純物理防曬的產品中,泛白的情況就會更嚴重。
如果要探討其中的機理,那么可以用素顏霜來舉一個例子。素顏霜是韓國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產品,在實際使用中,素顏霜不會大幅度改變皮膚的顏色,但是卻能夠在整體上提亮皮膚,達到一種無妝勝有妝的效果。
事實上,素顏霜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只是由于加入了大量的二氧化鈦(二氧化鈦有著最高的折射率),使得皮膚整體都變白變亮而已。其實二氧化鈦并不是一個新的護膚品原料,在傳統(tǒng)的粉底液和BB/CC霜中都有添加,主要功能就是為了遮瑕和提亮膚色。
那么防曬產品里的二氧化鈦是什么作用呢?
事實上,除了反射光線,如果把二氧化鈦的粒徑做到納米級別,就可以反射和吸收紫外線。這就是為什么二氧化鈦被普遍運用到防曬產品的原因。
另外一個物理防曬劑則是氧化鋅,同樣的道理,氧化鋅也對紫外線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唯一的不同是,二氧化鈦更偏向于UVB的防護,而氧化鋅則更偏向于UVA的防護。
▲納米級別的二氧化鈦
▲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對紫外線的吸收
在一款防曬產品里,影響使用后泛白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第一是其中的物理防曬劑的粒徑大小。之前也說過,只有粒徑達到納米級別的二氧化鈦和氧化鋅才能夠吸收紫外線,并且不會泛白。而粒徑越大,則遮瑕提亮的效果越明顯,素顏霜中用的二氧化鈦就是大粒徑的。而相對于氧化鋅來說,二氧化鈦的泛白情況會更嚴重。
▲二氧化鈦粒徑大小和透明度的關系
第二則是物理防曬劑的含量高低。目前有許多防曬產品其實都是化學防曬和物理防曬復配的產品,因為復配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對于純物理防曬產品來說,由于要達到高SPF值,就必須要加入大量的物理防曬劑,有些甚至超過20%,因此泛白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之前我用過一款號稱純物理防曬的歐洲產品,目測二氧化鈦達到了25%(最高值),涂抹的感覺簡直不能再差,整個就是刷墻一樣的白。
▲泛白的產品中物理防曬劑的含量是很高的
第三是防曬產品配方的水平。盡管每個公司的技術人員都知道物理防曬劑的粒徑越小,防UV的能力就越強,但就算這樣,如果配方不得當,這些納米級別的防曬粉末仍然還是會聚集在一起(同性相吸),當大量的納米粒子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其實也就不能稱之為納米粉末了,不僅防曬的效率會下降,同時也會產生泛白的現(xiàn)象。所以防曬產品是檢驗一家公司技術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顯微鏡下的二氧化鈦粒子團聚
那我們是不是只要不選擇物理防曬就可以規(guī)避泛白問題了呢?這就涉及到防曬產品的安全性了。近年來有許多報道都證明一部分化學防曬劑,如二苯酮-3、胡莫柳酯、水楊酸辛酯等對皮膚會產生刺激甚至透皮吸收后有激素樣的作用。當然這些研究目前只是非常前期和基礎的,因此也沒有法規(guī)要禁用這些防曬劑,化學防曬劑的應用都是非常廣泛而普遍的。
但相對于化學防曬來說,物理防曬的風險會低很多。盡管有些報道對于納米級別的二氧化鈦和氧化鋅有一些擔心,但是歐盟這兩年的研究和評估都表明,納米級別的二氧化鈦及氧化鋅,只要不被人體吸入(這種可能性只會發(fā)生在實驗室或者噴霧產品中),目前都是比較安全的。這也就是現(xiàn)在許多產品都會宣稱物理防曬,但不會主動宣傳使用了化學防曬劑的原因吧。
我當然能夠理解大家都想要一個又高效又舒適又安全的防曬,但凡事終歸很難圓滿,只有充分權衡利弊,才能找到自己滿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