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是兒童燙傷的高發(fā)期。進入7月份以來,小兒燙傷病例逐漸增多,每天因燙傷住院治療的小朋友都有十七八個了。
一歲男孩打翻熱水瓶導致特重度燒傷
算到今天,才一歲零一個月的男孩軒軒(化名)在燙傷科住院已經22天了,右手、右腿和上身都還纏著厚厚的紗布,臉上和左大腿的傷疤已經在脫落了。
看到穿白大褂的醫(yī)生走進病房,還不會說話的軒軒先是開始哭鬧,然后往媽媽懷里鉆。媽媽說,兒子看見醫(yī)生走過來,以為又是來換藥,換藥太痛了,每次哭得很揪心。
醫(yī)生說,一般情況的燙傷,住院一個星期差不多,而軒軒實在太嚴重了,所以到現(xiàn)在還沒出院。“孩子是特重度燒傷,燙傷面積約27%,大部分是三度燙傷,送到醫(yī)院的時候已經休克了。”
據軒軒的媽媽講述,剛剛學會走路的軒軒很好動,好奇心也很強,看到什么都要去摸一摸。所以特意把熱水瓶放在地上,免得被孩子一把拽下來打翻發(fā)生燙傷。
但她萬萬沒想到,一個疏忽,放在地上的熱水瓶還是被軒軒打翻了,剛剛燒開的開水把趴在地上玩耍的軒軒燙得哇哇大哭。
據醫(yī)生介紹,軒軒的右手由于燙傷嚴重,治愈后的疤痕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所以后期還需要多次手術植皮治療。
傷口上撒鹽發(fā)展到三度燙傷
傷口上撒鹽,想想都疼。
幾天前,寧波某婦兒醫(yī)院小兒燒傷科住進來一名3歲男孩,他撂倒了桌子上的電熱水壺,滾燙的開水撒出來燙傷了他的胸口和兩個上肢。
一看胸口起了水泡,平日里負責帶孩子的外婆想起老家治療燙傷的土方法,急急忙忙從廚房里抓了一把鹽撒在外孫的胸口上。孩子立馬哭聲震天。等孩子的媽媽趕到時,已經來不及了。
一家人立即把孩子送到醫(yī)院,醫(yī)生確診孩子全身約15%的面積燙傷,胸口是三度燙傷,兩個上肢傷勢稍微輕一些。
聽說家長來之前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醫(yī)生聽了都“傻”了。“可以肯定地說,如果胸口上不撒鹽,孩子的傷情不會發(fā)展到三度。因為傷口外漏,撒上鹽后會在局部形成高滲環(huán)境,導致傷口周圍組織細胞嚴重脫水、壞死,會刺激神經讓你感覺疼痛,加重傷情,還可致傷口遷延不愈。如果鹽不干凈有細菌,還會引起感染。”
專家提醒:
發(fā)生燙傷后不要依偏方自行處理,千萬不要涂抹醬油、醋、酒、牙膏以及其他有色物質,以免造成創(chuàng)面細菌感染,影響醫(yī)生對燙傷深度的判斷。
急救首要措施是用冷水沖洗傷口
專家表示,如果燒傷或燙傷后,估摸一下,小孩燙傷面積在10%以下,成人燙傷面積在20%以下,應該現(xiàn)場自行急救。
急救的首要措施是局部降溫,簡單地說就是就近使用一切生活用水沖洗傷口,包括自來水、礦泉水,注意不要用冰水直接沖洗燒傷口。有些人擔心自來水含有細菌會引起感染,事實上自來水中的細菌含量很少。
若有衣服不易脫除,可以一邊進行冷水沖洗,一邊用剪刀小心剪開,千萬不能硬扯。
持續(xù)冷水沖洗約10分鐘以上,如果疼痛仍然較重,可延長沖浸的時間,直到沒有痛與熱的感覺后再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等輕輕遮蓋燒傷部位,盡快送醫(yī)院救治。
如果燙傷、燒傷面積在20%以上,還是要爭分奪秒送醫(yī)院,越快越好。避免燙傷,最重要的當然是預防高危行為。
家里要避開以下這些“雷區(qū)”
廚房里燒好的熱菜、盛熱水的杯子不可放在桌子、灶臺邊緣;
盡可能選用溫度不高的節(jié)能燈;
不購買不合規(guī)的家用電器,定期維護家電,以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局部過熱;
將家中的熱水瓶、熱水杯等放到孩子不易接觸到的地方;
廚房是小兒燙傷的多發(fā)地,點火用具放好;煤氣在不用時應關掉總開關,以防孩子模仿點火而燒傷;大人開火做飯時,應盡量避免孩子在廚房內玩耍;
給孩子洗澡,應先放冷水,然后再兌熱水,等水溫合適后再給孩子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