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血脂異常”,是指血液中的脂類物質總量或其中部分超出正常范圍,其中尤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對人體的危害最大。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和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證實,血脂異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對血脂異常的防治意義重大。
血脂即血液中的脂類物質,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熱量和構筑人體細胞組織。我們常說的“血脂”主要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磷脂等,而總膽固醇(TC)又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約占總膽固醇(TC)的60%左右,它升高后會進入血管壁,形成斑塊,斑塊一旦破裂,就會引發(fā)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而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病的主要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含量約占總膽固醇的1/3,它可減少LDL-C在血管壁內的沉積,還能幫助將外周血管內的LDL-C運送至肝臟進行降解,促進外周膽固醇的清除,因而具有抗動脈粥樣的作用,被譽為血管“清道夫”。
血脂異常是指血液中的脂類物質總量或其中部分超出正常范圍,其中尤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對人體的危害最大,是血脂異常的常見類型。
除了控制飲食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調脂藥物的應用也是控制血脂異常的有效措施。臨床上可供選用的調脂藥物有許多種類,其作用特點、降脂效果各有不同,下文將對常用調脂藥物做一個盤點。
一、他汀類降脂藥物
他汀類藥物被稱為血脂異常藥物治療的基石。多項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證實,他汀類藥物是安全、有效的調脂藥物,被各國指南推薦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措施,可用于高膽固醇血癥、混合性高脂血癥和ASCVD患者的治療。
該類藥物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減少膽固醇合成,不僅能顯著降低血清TC、LDL-C和ApoB水平,也能降低血清TG水平和輕度升高HDL-C水平;
此外,他汀類藥物還被證實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內皮以及穩(wěn)定斑塊等作用。目前國內臨床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一般每日服用一次,不同種類與劑量的他汀降膽固醇幅度有較大差別。
絕大多數人對他汀的耐受性良好,其不良反應多見于接受大劑量他汀治療者,常見表現有:肝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轉氨酶升高)、他汀類藥物相關肌肉不良反應(包括肌痛、肌炎和橫紋肌溶解),通常減量或停藥后即可恢復。失代償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類藥物應用禁忌證。其他不良反應還包括頭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瀉、腹痛、惡心等消化道癥狀。
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依折麥布(Ezetimibe)能有效抑制腸道內膽固醇的吸收。IMPROVEIT研究表明ACS患者在辛伐他汀基礎上加用依折麥布能夠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SHARP研究顯示依折麥布和辛伐他汀聯(lián)合治療對改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預后具有良好作用。
依折麥布推薦劑量為每天10mg,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輕微且多為一過性,主要表現為頭疼和消化道癥狀,與他汀聯(lián)用也可發(fā)生轉氨酶增高和肌痛等副作用,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三、膽酸螯合劑
膽酸螯合劑為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可阻斷腸道內膽汁酸中膽固醇的重吸收。
臨床常用的有:考來烯胺、考來替泊、考來維侖等,與他汀類聯(lián)用可明顯提高調脂療效。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便秘和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
此類藥物的絕對禁忌證為異常β脂蛋白血癥和血清TG>4.5mmol/L(400mg/dl)。
四、貝特類降脂藥物
貝特類通過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激活脂蛋白脂酶而降低血清TG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主要用于高TG血癥的治療。常用的貝特類藥物有:非諾貝特、吉非貝齊、苯扎貝特等。
常見不良反應與他汀類藥物類似,包括肝臟、肌肉和腎毒性等,血清肌酸激酶和ALT水平升高的發(fā)生率均<1%。
五、煙酸類降脂藥物
煙酸也稱作維生素B3(或維生素PP),屬人體必需維生素,大劑量時具有降低TC、LDL-C和TG以及升高HDL-C的作用。由于在他汀基礎上聯(lián)合煙酸的臨床研究提示與單用他汀相比無心血管保護作用,歐美多國已將煙酸類藥物淡出調脂藥物市場。
六、其他新型調脂藥物
近年來,國外已有3種新型調脂藥被批準臨床應用:微粒體TG轉移蛋白抑制劑、載脂蛋白B100合成抑制劑、PCSK9抑制劑,這些新藥的出現也為血脂異常的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
提醒:本文只作為對血脂異?;颊叩膮⒖?,具體的用藥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