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yī)生,尿蛋白沒有加號了,好開心,我這是不是好了?
我的血尿已經(jīng)沒那么嚴重了,指標什么時候能轉陰?。?/p>
蛋白尿、血尿都轉陰了,是不是就是治愈了啊,以后就不用管它們了?真是太好了!
”
經(jīng)常性聽到患者這么問,血尿、蛋白尿這兩項指標,大多數(shù)腎病患者都非常在意,在治療的過程中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希望它們能轉陰、轉陰、轉陰!
指標轉陰好誘人
我想腎病患者想要指標完全轉陰的最深層原因,應該是以為轉陰就意味著完全治愈了,再也不會復發(fā),也不用管它了,可以一勞永逸。
可是,就算血尿、蛋白尿轉陰了,腎功能就一定能恢復了嗎?就能保證不復發(fā)、不會腎衰了嗎?
腎臟病如果只憑這兩項指標,就判斷治愈了,真的是太草率了。
更何況,即使指標轉陰,或者達到臨床治愈效果,醫(yī)生仍然會要求定期的復查腎功能、血壓、蛋白等一些指標。
血尿、蛋白尿與腎功能
其實,如果患者能真正了解血尿、蛋白尿指標和腎功能進展的關系,可能就不會覺得指標轉陰那么誘人了。
血尿:有多項研究表明,血尿沒有轉陰并不是預后差的表現(xiàn)!
單純性血尿的預后很好,引發(fā)腎功能進展的可能性極低,僅為0.7%。血尿伴有少量蛋白尿的腎病患者,大部分患者病程也呈良性過程,只有極個別患者會出現(xiàn)病情迅速進展。
蛋白尿:多項研究證明,大部分原發(fā)性腎炎,只要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于0.5g/天,引發(fā)腎功能進展的風險就很小。
我們都知道持續(xù)大量尿蛋白不緩解會引起腎功能惡化,但對不同病理類型,對蛋白尿的目標要求并不相同,不是所有的病情都必須要求完全轉陰。
但作為醫(yī)生,我們首先希望患者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治療過程中,我們要以保護腎功能為主,而不是只盯著指標轉陰看。
尿液變化、血壓、血肌酐等腎病患者們都要積極主動地去關注,可以通過這些指標綜合評判腎功能。如果為了轉陰而一味加大藥量或亂用偏方,結果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