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
防
誤
區(qū)
尿蛋白是腎病治療中常用又重要的指標之一,但不少病友對其認識卻比較淺薄,常常會陷入錯誤的觀念中,影響治療效果。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容易誤導患者的蛋白尿誤區(qū)。
檢測誤區(qū):緊盯尿蛋白的+號
尿蛋白的+-號會出現(xiàn)在蛋白定性檢測中,最高為4+。發(fā)現(xiàn)腎病若在早期,+號越多一般代表漏蛋白越嚴重,需要及時控制;但+號少卻不一定說明病情不嚴重,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基底膜堵塞導致蛋白漏不出來,這時的病情看似不重,實則兇險。
腎病的嚴重程度需要結(jié)合多項檢查來共同判別,以期獲得更準確的結(jié)果,治療方案更加完善。
癥狀誤區(qū):尿里有東西就是泡沫尿
大量蛋白漏出會使尿中帶上泡沫,但這種泡沫的特征是細小、經(jīng)久不散、浮于尿液表面。不少患者在清毒治療的過程中,看到隨尿液排出的免疫復合物形成的絮狀沉淀也認為是泡沫尿,對治療產(chǎn)生懷疑,結(jié)果影響了進一步治療。
治療誤區(qū):只治療蛋白尿,忽視綜合治療
腎病治療中,單純治療蛋白尿無法有效改善腎功能。西醫(yī)上大多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但尿蛋白的產(chǎn)生與毒素蓄積致腎小管通透性改變有關,不進行免疫復合物的清除和基底膜的修復,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只有從整體上調(diào)節(jié)身體的功能,多療法引導身體內(nèi)毒素的排出,綜合治療才能延緩復發(fā)甚至不復發(fā)。
護理誤區(qū):漏蛋白得補蛋白
飲食上的誤區(qū)也會加重腎病。腎病雖會導致大量蛋白流失,但過量地補充蛋白質(zhì)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加速腎功能損害,因此對于蛋白質(zhì)的補充應遵循“分期適量”原則,即處在腎病哪一期的腎病病友應選擇相應的蛋白攝入標準。
附:腎病分期蛋白攝入標準
腎病1期:每公斤體重1.0-1.2g蛋白質(zhì);
腎病2-3期:每公斤體重0.8g蛋白質(zhì);
腎病4-5期(未透析):每公斤體重0.6g蛋白質(zhì);
腎病5期(已透析):可適當增加至0.8g/每kg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