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腎病后,還能活多少年?
不止腎病患者想知道,醫(yī)生也想知道這個問題。但和患者不同的是,醫(yī)生想獲取的并不只是答案,考慮得更多的是:
1
哪些物質影響腎病患者的壽命?
2
怎么才能控制這些物質,從而延長患者的壽命?
弄清楚了這兩個問題,才能對患者的生存提供幫助,我們的研究才有意義。隨著研究的一步步深入,目前這兩個問題已經(jīng)有了些眉目。
能影響腎病患者壽命的因素
隨著腎衰竭的發(fā)生,人體內的許多中小分子多肽會升高。是不是這些多肽越多,人體壽命越短呢?
是。
這些指標的高低可以作為一種預測風險的手段,比如預測心衰、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學者們把目光匯聚到這些物質上:
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2.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
3.白介素6(IL-6)
4.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
5.可溶性血管細胞間粘附分子1(VCAM-1)
6.肌鈣蛋白T(TnT)
7.腫瘤壞死因子(TNF)
8.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
9.肝臟脂肪酸結合蛋白(L-FABP)
10.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11.腎臟損傷分子-1(KIM-1)。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過去的十幾年中,我們使用多因素研究方法,評估了這些肽類生物標志物,希望這些物質能確定更好的風險預測手段。
最準確的死亡風險預測指標
實踐之后發(fā)現(xiàn),一些尿液指標可以預測風險。
比如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
或者是肝臟脂肪酸結合蛋白(L-FABP)
還有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四種尿液生物標志物與死亡事件之間的關系
對了,還有腎臟損傷分子-1(KIM-1),它反應腎病患者全因死亡率更為準確些。
哎~~先別急著去查自己的腎臟損傷分子-1,回來!主角在后面。
研究者并不滿足于尿液檢查,在對血液檢查中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那就是:
白介素-6(IL-6)
測試后發(fā)現(xiàn),無論是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是全因死亡率,白介素-6的準確性都超過其它指標。
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如圖所示:
白介素-6的ROC曲線比其它(比如C反應蛋白)覆蓋面積要大
最準確的指標是白介素-6.這種生物標志物可以預測尿毒癥患者5年存活率。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降低白介素-6,延長腎病患者生存時間。值得大家高興的是,這方面已經(jīng)有了一些進展,可以人為干預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