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發(fā)作、常發(fā)作的疾病或不適。表現在: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骨關節(jié)系統(tǒng)。
具體來說“冬病”的易發(fā)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通常的癥狀: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yī)叫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著被子、穿長袖睡衣、穿襪子。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傳統(tǒng)中醫(y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jié)氣的變化,并依此制定出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
根據“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由于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緩解期用藥液治療,能夠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為什么要夏治?
冬病患者陽氣不足,冬季不利排寒;夏季陽氣生發(fā),毛孔張開利于排寒;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根據“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將冬病在夏季根除及預防。
因為冬病患者體質偏虛寒,再加上冬天環(huán)境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癥,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難的。
然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里面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經和關節(jié)處,最易被趕出來。但若是陽氣衰弱,里面沒有推動之力,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
再加上有很多人,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去暑冷飲,然后整日在空調房間里工作,那真是陳寒未去,又添新寒。
要記住,寒氣是會沉積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若寒氣停留在關節(jié),就會產生疼痛,停留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手腳發(fā)麻的癥狀出現。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就又會內外交困了。
什么是三伏貼?
三伏貼,是中醫(yī)的獨特療法,是冬病夏治療法中的主要方式。在三伏天將該帖敷貼于有效穴位,達到增強機體功能、有效預防冬季易發(fā)疾病的目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是三個庚日,在時間治療學上,庚日屬金,為驅散內伏寒邪最好節(jié)氣日期。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理論,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治療某些屬于虛性、寒性的疾病,最大程度的以陽治寒,調整人體陰陽,使一些宿疾得以緩解和恢復,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fā)。
同時,臨床實踐證實,有些冬病非常頑固,冬天治療效果甚微,而在夏天治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時候進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中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穴位貼敷,即用具有溫通功效的中藥組方研末制成敷貼,貼于人體穴位之上。經歷代中醫(yī)學家的反復實踐發(fā)現,在夏季的三伏時令,運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容易發(fā)作或加重的疾病療效顯著。
具體敷貼的時間最好為三伏天當天正午前后,若需加強治療,可選在潤伏增加一次。
貼敷時間以患者自我感覺可以耐受為度,一般貼2~6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
一般連續(xù)治療3~5年后可改善體質,緩解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