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喊肚子疼,去醫(yī)院檢查又沒病,那是怎么回事呢?
摘要:引起兒童腹痛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一半以上屬于器質性疾病所致,容易與胃腸生長痛混淆,因而不能將兒童所有的腹痛都誤認為是兒童胃腸生長痛,必須請醫(yī)生排除器質性疾病后,才能診斷為胃腸生長痛。
豆豆今年五歲了,平時很乖巧,但最近卻讓家長有點頭疼。豆豆時不時嚷嚷著肚子疼,有時甚至大哭大叫,但沒一會兒工夫又像沒事兒的人,照樣吃吃玩玩去了。媽媽覺得豆豆是“無理取鬧”。但還是不放心,媽媽帶上樂樂去醫(yī)院做了檢查。而醫(yī)生的解釋是,豆豆的胃腸正在經歷“生長痛”,并非“無理取鬧”。
胃腸也會“生長痛”
胃腸也會“生長痛”?是的!一般我們熟知的生長痛是孩子
骨骼發(fā)育中的一種疼痛,但處于生長發(fā)育旺盛期的兒童不但骨骼在快速增長,內臟的胃腸也在同步生長,但因血液供給相對不足(尤其是身高增長比較快的孩子),加上幼兒植物神經功能不穩(wěn)定,導致胃腸平滑肌因血液循環(huán)不良而發(fā)生痙攣性收縮,隨之就出現陣發(fā)性疼痛。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但因大多數能很快自行緩解,易被忽視。
一般而言,胃腸生長痛多見于4~8歲的孩子,特點是反復發(fā)作腹痛,疼痛以肚臍為中心,其次是上腹部,也可能發(fā)生在腹部的其他位置。通常在夜間睡覺前或入睡以后出現腹痛,饑餓、受涼、過食生冷食物,也??梢l(fā)。但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疼痛發(fā)作次數因人而異,有的孩子每天數次,有的每小時數次。疼痛沒有規(guī)律,程度也不一樣,輕則腹部不適,嚴重的出現痙攣樣疼痛,甚至伴惡心嘔吐。通常情況下,疼痛結束后孩子的
精神、飲食和玩耍并不受影響。
胃腸生長痛是否需要治療
兒童胃腸生長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日后可自行緩解。日常生活中要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特別是要少吃冷飲,睡覺時注意不讓肚子受涼。疼痛時在腹部放熱水袋熱敷,按揉足三里穴,或順時針輕輕按揉腹部,如此可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的痙攣,從而可以緩解或減輕疼痛。若腹痛時間較長,呈絞痛發(fā)作,不得已的情況下,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解痙止痛類
藥物治療。
寶媽提示
引起兒童腹痛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一半以上屬于器質性疾病所致,容易與胃腸生長痛混淆,因而不能將兒童所有的腹痛都誤認為是兒童胃腸生長痛,必須請醫(yī)生排除器質性疾病后,才能診斷為胃腸生長痛。
如果腹痛持續(xù)時間較長,用手按壓時疼痛加劇,或兒童懼怕觸摸,應考慮到患腸胃炎、腸系膜淋巴結炎、
闌尾炎等其他疾病的可能,有必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