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碳酸氫鈉的適應證
CFDA適應證
(1)用于治療代謝性酸中毒
?。?)用于堿化尿液,以防尿酸性腎結石、減少磺胺類藥物的腎毒性、防止急性溶血時血紅蛋白的腎小管沉積
?。?)作為制酸藥,可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熱感(燒心)、反酸等癥狀
?。?)靜脈滴注本藥可治療某些藥物中毒(如甲醇、巴比妥類及水楊酸類藥)
其他臨床應用
?。?)用作全靜脈內(nèi)營養(yǎng)要素之一,也用于配置腹膜透析液或血液透析液
(2)本藥滴耳液可用于軟化耵聹、沖洗耳道
(3)用于預防造影劑腎病
從適應證上看,碳酸氫鈉在尿路感染中并沒有應用場景,但是實際臨床中醫(yī)生開具碳酸氫鈉難道沒有任何理由?What?
站友:xiaospring給我們提供資料來源
在尿路感染時使用碳酸氫鈉,第五版五年制內(nèi)科學沒有講,第六版的教材我沒找到,但是從第七版開始都是提倡在一定情況下使用的,包括第七版第八版內(nèi)科學(五年制)、第二版內(nèi)科學(八年制),關于這一點,其闡述幾乎一模一樣:
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顯者,可口服碳酸氫鈉1.0tid,以堿化尿液、緩解癥狀、抑制細菌生長、避免形成血凝塊,對應用磺胺類抗生素者還可以增強藥物的抗菌活性并避免尿路結晶形成。
這里面,堿化尿液、緩解癥狀、避免形成血凝塊等都能接受,但是還有一句「抑制細菌生長」,是不是有點蛋疼的感覺,這個是要控制在多少才會有抑制作用?
BUT,這就是真相嗎?難道就這樣結束了?
NONONO!
在論壇的回帖中,小喵發(fā)現(xiàn)ruoshui8000與我們分享一個2014年美國臨床JClinPharmTher雜志上的文章(微信對話框回復口令0725即可下載原文),文中指出在尿路感染中應用碳酸氫鈉是誤用。并對尿路感染應用碳酸氫鈉的淵源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碳酸氫鈉治療尿路感染的觀點源于非正規(guī)的順勢療法書籍——堿化尿液可以消除尿路感染的排尿燒灼感,所以與抗菌無關。
這種書籍提出這種理論的借口還是有點荒誕的:比如說胃酸過多會有燒心感、酸類物質(zhì)會腐蝕物體,因此這些人就琢磨尿路感染時尿路燒灼感應該是因為尿液太酸了的緣故,于是乎提出來「碳酸氫鈉治療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版)、西班牙臨床微生物和傳染病學會制定《尿路感染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版)等相關診治指南的并未涉及在尿路感染治療中應用碳酸氫鈉。
看看站友怎說?
aliu_haji
我們都「常規(guī)」地在尿感病人中使用碳酸氫鈉,因為教科書及腎臟病學上提及到,卻未曾認真思考過此舉的必要及利弊。于是我狂翻了一些資料,結果讓我困惑,2011年的歐洲泌尿協(xié)會的尿路感染指南對碳酸氫鈉只字未提,檢索文獻也未有發(fā)現(xiàn)。
lynn3353
曾經(jīng)糾結于這個問題,尤其是在老年科,嚴重心功能不全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不在少數(shù),有些人看到尿路感染就給了碳酸氫鈉2gtid口服。一天6粒3克的碳酸氫鈉,大概相當于2g氯化鈉,你看著量不大,但這點量對于心衰限鹽的患者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啊。我們就遇到過使用碳酸氫鈉治療尿路感染、痛風,結果加重心衰的案例。
不能因為碳酸氫鈉便宜,就隨意應用呀。臨床常兇險,用藥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