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液標本采集前,應避免跑步、騎自行車、爬樓梯等劇烈運動,要求患者休息15分鐘后方可采集標本。
2.尿液放置時間過長,由酸性變成堿性,酮體從乙烯乙酸可變成丙酮,膽紅素變成膽綠素,尿膽原變成尿膽素,葡萄糖、蛋白質分解,細胞破壞。
3.尿干化學對白蛋白特別敏感,對球蛋白、BenceJones蛋白、糖蛋白感度較差,容易漏檢本周蛋白。
4.酮體是由β-羥丁酸、乙烯乙酸和丙酮三種成分組成。尿干化學和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反應,和丙酮的反應性是乙酰乙酸的1/10。而不與β-羥丁酸反應。排出尿或脂肪開始代謝時,都是從乙烯乙酸開始的,再脫羧,才變成丙酮體,如放置時間過長,乙烯乙酸變成丙酮而得出陰性或弱陽性的假性結果。
5.如果使用酮體粉方法檢測尿酮體,這個方法針對的是丙酮,標本新鮮時陽性率不高,因為它對乙烯乙酸不敏感,放置時間延長便出現(xiàn)陽性。
6.不同病程酮體成分的變化會給檢測結果帶來差異: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癥,其酮體的成分可不同,即使同一患者不同病程也可以有差異。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早期,酮體的主要成分是β-羥丁酸,乙酰乙酸很少或缺乏,此時測量可導致對總酮體量估計不足。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癥狀緩解之后,乙酰乙酸含量反而比急性期初始含量高,易對病情估計過重。
7.尿干化學對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比起紅細胞更為敏感。所以對于完全沒有溶血的紅血球,即使尿沉渣檢測為陽性,干化學也可能判定為陰性(-)。
8.亞硝酸鹽檢查最好使用早上第一次的尿液或膀胱內(nèi)儲留了至少4個小時的尿液。
9.尿膽原的參考范圍為正?;蛉蹶栃裕H四蛑幸部梢猿霈F(xiàn)微量尿膽原,運動后、飲酒后、過度疲勞、便秘時也可以為陽性。
10.尿膽原的尿中排泄量在日間變化比較顯著,夜間和上午量少,午后則迅速增加,一般認為下午2點至4點的排泄量最多,最好使用這個時間段的尿液。
11.尿膽原的清除率與尿的PH相關,PH5.0時,清除率為2ml/min;PH8.0時增至25ml/min,因此有學者提倡預先給患者服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以提高檢出率。
12.對于阻塞性黃疸尿膽原減少的患者,不能使用干化學法進行測定,因為大多數(shù)尿液試帶都沒有設置檢測尿膽原陰性這一項。
13.正在使用抗菌治療中的患者尿膽原會大幅度下降,這是因為抗生素治療過程中,腸道正常的菌群受到抑制,不能將膽紅素轉化成尿膽原,所以抗生素治療過程的病人,在尿膽原檢測時無臨床意義。
14.在血尿中,見到白細胞時應鑒別白細胞是來源于出血或來源于炎癥,如紅細胞與白細胞比例為500:1應考慮出血,如比例為200:1應考慮為炎癥。
15.尿干化學對尿液中的直接膽紅素非常敏感。
16.尿液PH或尿比重超出正常范圍時,因為白細胞形態(tài)變化,可能尿沉渣白細胞數(shù)和尿干化學出現(xiàn)偏離。
17.亞硝酸鹽陽性通常為細菌尿液,但硝酸鹽還原能力低下或者欠缺時也可能出現(xiàn)陰性,絕食時,尿中難以出現(xiàn)硝酸鹽,所以也可以顯示為陰性。
18.尿亞硝酸鹽陽性檢出率取決于3個條件: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是否存在硝酸鹽還原酶、尿液在膀胱內(nèi)是否停留足夠長的時間(4小時左右)和尿液中是否存在適量的硝酸鹽。即使三個條件都滿足,干化學陽性率只有80%左右。
19.尿液亞硝酸鹽主要來源尿路病原菌對硝酸鹽的還原反應,其次來源于體內(nèi)的一氧化氮,在體內(nèi)有氧存在的條件下,一氧化氮極易氧化成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經(jīng)過血液可從尿中排出。因此尿亞硝酸鹽檢測還可以作為體內(nèi)一氧化氮產(chǎn)生的一個間接指標。
20.對于青霉素靜脈滴注的患者,最好靜脈滴注6小時后取樣進行實驗,尿液內(nèi)青霉素對蛋白質定性實驗有不同程度的干擾作用,對磺柳酸法、尿干化學法分別產(chǎn)生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干擾。
21.尿PH偏堿(〉7.0)時,使尿比重測定結果偏低,應該在原測定結果的基礎上增加0.005作為補償。
22.尿比重的高低不僅直接反映腎臟濃縮功能,而且還能檢測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對紅細胞形態(tài)分析是否受尿比重的影響(尿比重偏低,可使紅細胞形態(tài)由均一性向多形性轉變)。
如本用療品于條治下可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 下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 中耳炎: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 竇炎: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 皮膚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克雷白桿菌引起。 5. 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或腸桿菌引起。 盡管本品對以上
健客價: ¥28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7:1)片功效:本品可用于治療如下條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下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中耳炎: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竇炎: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皮膚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由β-內(nèi)酰胺酶產(chǎn)生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克雷白桿菌引起。 5、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
健客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