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類生存的頭等大事。吃飯不僅可以看出雙方口味是否能夠調(diào)和,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性、習(xí)慣、能力和教養(yǎng)。
1.只顧著自己吃的人,人品也好不到哪里去
杏子跟相親對象吃了頓飯,回來把包包往沙發(fā)上甩,大罵一聲:“這肯定是個渣男!”
“怎么樣,你這第九個相親對象?”我把電視一關(guān),開啟八卦頻道。
“沒戲!”
“這么絕對,說說看?”
杏子說:
點菜時也不詢問我的意見,上菜后,馬上就夾給自己吃,倒茶也只給自己倒!
吃頓飯,去了三次衛(wèi)生間,擦了無數(shù)次手,明明是消過毒的餐具,還要用熱水洗了再洗!
吃完后聊天,只顧自己講自己的,我連插話的余地都沒有!
吃飯,看出一個人的品性。如果一個人連吃飯都只顧著自己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你還指望他在生活中給你噓寒問暖嗎?你還指望在你難過的時候,他會給你依靠嗎?
找對象,就是要找個令自己舒服的人,以后要每天朝夕相處,如果一個人小事上都不照顧你,若有天大難來臨,恐怕他也只會臨陣脫逃自顧自的。
2.吃飯,看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后來杏子終于交了個男朋友,是一朋友介紹給她的,兩個人微信上聊了快一個月了,“我們很聊得來”,她一直這么說,不斷地說。
終于決定要見面了,周五下班后,她去做了個頭發(fā),美美地赴約了。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兩個人經(jīng)常出去約會,如膠似漆。
但是前幾天,杏子突然跟我說:“我跟他分了,聊不來,不合適!”之前還說特聊得來呢,怎么又聊不來了,我凌亂了:“怎么回事?!”
杏子把這兩個星期憋在心里的話一股腦兒倒出來了。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約會嘛,無非就是吃個飯看個電影,而且吃飯居多。每次出去,談到吃飯就出問題:
首先,在去哪兒吃的問題上,兩個人分歧很大。杏子想去氛圍好點兒的餐廳,但對方卻覺得路邊攤隨便吃點兒就行。
吃什么更是個大問題。杏子喜歡吃清淡的、健康的,對方卻總要求去吃燒烤、火鍋之類既辣又油膩的東西。
外賣該不該點,要不要吃夜宵也是個問題。
本來吃飯是件很開心的事情,兩個人卻因為諸如此類的問題,每次都吃得很尷尬。飯都吃不好,就只好散伙了。
吃飯,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習(xí)慣和消費方式。吃什么,去哪里吃,直接反映出他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消費方式是否一致。
真正的談得來是形而下的,是具體到一餐一飯的,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3.兩個人合不合適,吃頓飯就知道了
一個點餐時讓你先看菜單的人,和一個自己點完才讓你點的人,你選哪一個?
一個時刻不忘給你夾菜的人,和一個只顧低頭自己吃的人,你選哪一個?
一個不小心把菜湯滴在座位上馬上用紙巾擦掉的人,和一個邊吃邊說滿嘴亂濺油水的人,你選哪一個?
一個面帶微笑和服務(wù)員說謝謝的人,和一個對服務(wù)員頤指氣使的人呢,你選哪一個?
卓雅君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讓你先點,是尊重。為你夾菜,是體貼。及時擦掉污漬是干凈,和服務(wù)人員說謝謝是禮貌。這些加起來,就是一個人的教養(yǎng)。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才是值得托付終身的人。
吃飯這件看起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兒,其實蘊藏著大道理。一個人的個性、人格、品質(zhì)修養(yǎng)、能力大小、為人處世,只需要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合不合適,吃頓飯就知道了??此允裁?,去哪兒吃,怎么吃,就能知道他的品性、習(xí)慣和教養(yǎng)。飯都吃不到一起,能生活到一起?
禮儀觀點:您在品位食物,別人在品位您,一頓飯時間可能就兩人關(guān)系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