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句話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的暴怒(自戀暴怒)表現(xiàn):這段追憶性的回溯,是在巴博薩船長對薩拉查大加贊賞迎合了薩拉查的自我滿足之后,他便開始夸夸自談他的輝煌歷史——幾乎殺光了所有的海盜,就連垂死祈求饒命的海盜,都沒有得到他一絲的仁慈。當杰克船長在他即將成功之時,嘲諷于他,激活了他那自大之下隱藏的自卑之后,便失去了理智,對杰克窮追猛打,乃至變成亡魂后,也死而不僵地不放過任何人(包括自己丟失的面子)繼續(xù)復仇。
薩拉查的這些熒幕形象,幾乎涵蓋了所有自戀人格的特征。自我夸大、幻想無限成功、自己的特殊性、渴望贊美、權利的控制、缺乏仁慈的共情、嫉妒杰克船長,傲慢不可一世。
以下是DSM5(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的自戀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可以對照著看一下
一種需要他人贊揚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為)的普遍心理行為模式;起自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種背景下,表現(xiàn)為下列5項(或更多)癥狀:
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沒有相應成就時卻盼望被認為是優(yōu)勝者)。
幻想無限成功、權利、才華、美麗或理想愛情的先占觀念。
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和獨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機構)所理解或與之交往。
要求過度的贊美。
有一種權利感(即不合理的期望特殊的優(yōu)待或他人自動順從他的期望)。
在人際關系上剝削他人(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別人)。
缺乏共情:不愿識別或認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常常妒忌他人,或認為他人妒忌自己。
表現(xiàn)為高傲、傲慢的行為或態(tài)度。
薩拉查船長的自戀人格可以總結如下:追求極致、被羞辱后自戀受挫、暴怒下失去理智,逼迫自己鉆牛角尖,死而不僵的無法哀傷。
有著相同性格和結局的另一個熒幕形象就是《馬販子科爾哈斯》。
科爾哈斯是德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電影也是根據(jù)德國歷史拍攝的,科爾哈斯本來是一個有身份的紳士,但是,在蒙羞了一些不白之冤后,他便走上了討回公道的不歸路,最終淪落為歷史上有名的江洋大盜,而他要討回的,就是他的精心喂養(yǎng)的一匹馬。
而他最終要回來的就是他那僅存的一點“正義”,付出的代價是他整個的人生,以及人世間的戰(zhàn)亂與的生靈涂炭。
他們在意識上認為自己追求的是一個關乎榮耀和尊嚴的事情,但是,在明眼人的旁觀中,都知道他們是在自掘墳墓無法自拔。
這種逼迫自己的性格特征,他們自己是無法看到的,自戀者眼里,只有湖水里自己的影子。
你說的再多,再好,是進不了他們的耳朵的。
有人說,自戀人格不可理喻,不可分析,是源自于他們的心死了,除了自己的影子與幻想之外,不會對別人有任何感覺,即便有,也不會表達。
他們的心就像死而不僵的尸體一樣,跳動著,從不表達內(nèi)心,也無法被他人表達。
其實,健康自戀的偉大之處就在于,自戀在心如死水的位置中,跨越了生與死本能。
套用文藝的說法,就是,
“自戀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理想(杰克船長胸口的黑珍珠號)。”
“自戀在死本能的尸位看著無聲的鏡像時,鏡像本體的生本能也在看著死而未僵的尸位”。
正是自戀跨越/超越了生死的本能,才賦予了生命力量和能量,這也是自體心理學必將發(fā)展和探索的領域——主體間性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主體間心理學,關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懂心理學的家庭主婦,在聽了吳艷茹老師的《我和你:精神分析的主體間性》講座之后,更加懂得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