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的教室里,已經(jīng)放學好一會了。還有兩個小男孩在寫作業(yè),一個是一遍一遍地改,一個是著急慌忙地趕。
這兩個孩子,也不是第一次這樣了。一個一直錯一直改。一個課堂作業(yè)都是到放了學再寫。老師很頭疼,無計可施。家長很煩躁,無可奈何。
每天放學,都能看到一個媽媽,一個爸爸站在教室里,等這兩個孩子。
此時,走廊空蕩蕩的,偶爾傳來爸爸壓低的聲音,你就不能一次改好,再拿給老師看嗎?這么一趟一趟的往辦公室跑,像個傻子一樣。你難道就是個傻子嗎?
男孩不言不語,拿著橡皮使勁擦著錯題。寫幾個字,又往老師辦公室走去。
爸爸在后面提醒,看清楚了,這次沒錯了吧?
男孩蹦蹦跳跳地走了,頭都沒回,大聲說,沒了。
約摸五分鐘,男孩回來了。繼續(xù)拿起橡皮,擦錯題。爸爸的內(nèi)心顯然是崩潰的,不是給你說了嗎?一次檢查完再交給老師啊。看你的桌子,亂成什么樣了!
男孩說,我知道。
趕課堂作業(yè)的孩子,低著頭,只聽到刷刷刷的寫字聲。照這樣的速度,課堂上完成作業(y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老師說他上課就是不寫。媽媽的內(nèi)心也是崩潰的,上課大家都在寫作業(yè),你怎么就是不寫呢?為什么總要放了學再寫?
男孩以前和媽媽說過,課堂作業(yè)太多,不想寫。媽媽說,即使你上課不寫,放了學也是要補的呀。不是說不寫,就不用再寫了。難道你傻呀?
男孩說,我知道。
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老師說故意抵抗,家長說明知故犯。這兩個孩子已多次被老師批評,被家長責罰,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是的,習慣了。
懂,但做不到
不是不懂得道理,而是做不到。不是態(tài)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
做父母,一樣。
都愛孩子,但常常責罰,偶爾打罵。是不知道不能打罵孩子嗎?是不知道打罵沒用嗎?不是。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有人問了,難道就這樣,縱容他嗎?
答案不是縱容,而是接納。如果家長實在幫不上忙,至少不要雪上加霜。因為,他在學校受到的批評與懲罰,已經(jīng)夠多了。
學校是一種方式對待所有的學生,一種標準要求所有的學生。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正如很多老師所言,一個班那么多學生,老師精力有限,根本管不過來。
但是孩子是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脾氣,甚至不同的能力。有的孩子學習好,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強,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
無論何時,家長們不要忘記,這是我們的孩子,是我們親生的。只要不是品德問題,都可以慢慢來,因為,急,容易犯錯誤,而且,沒用。
孩子他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次才是我們的孩子。費力改造孩子,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弟子規(guī)曰:首孝悌,次謹信,有余力則學文。
當學文變成了人生唯一大事的時候,問題在所難免。如果僅僅是學文的問題,其實還不是問題。把孩子逼成內(nèi)傷才是問題。
努力的傻子
只要智商正常,沒有一個孩子是傻子,也沒有一個孩子愿意被最親的人稱為傻子。即使你罵他為傻子,他也不會因此就變得聰明。如果他因此真的以為自己是傻子,才是真的傻了。
孩子像花,各種各樣的花。
有的好比太陽花,最喜陽光,在陽光下頻頻開花。有的好比綠蘿,喜歡陰涼的室內(nèi)。有的好比蘆薈,抗旱能力強,不耐澇。有的好比富貴竹,喜歡整天泡在水里。
還有的孩子像樹,各種各樣的樹。
有的好比榕樹,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土,較耐水濕不耐寒,適應性很強。有的好比柳樹,耐寒耐澇耐旱,喜溫暖至高溫。有的好比松樹,樹冠蓬松,枝干堅固,壽命十分長。
無論花和樹,統(tǒng)稱為植物。如果我們把他們統(tǒng)一找一處空曠的原野栽種,一樣施肥、松土、澆水,即使用心栽培,結(jié)果會怎樣?
可喜的是,孩子的適應能力比所有的植物都強。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得寸進尺地要求孩子,或者說逼迫孩子成為優(yōu)等生。
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但學校的要求是每個孩子都要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堂作業(yè),遵守各種規(guī)章制度。這樣的要求有錯嗎?沒有。
對于一些精力旺盛的男孩子來說,做到這些要求,容易嗎?不容易。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一個8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就15分鐘左右。而一堂課是40分鐘。做不到會怎樣?在學校會被老師批評,會被告知家長,家長很焦慮,會對孩子進行責罰。
最后可能的結(jié)果是,上課越來越不認真,作業(yè)越來越拖拉。甚至厭學。
怎么幫我
那家長應該怎么做?首先是接納。與孩子一起找方法,找到他的興趣點,以點帶面,而不是單純的提要求。
無論如何,如果孩子在學校因為學習問題,已經(jīng)“焦頭爛額”,家長就不要再“雪上加霜”了。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與孩子一起對抗作業(yè)上的“難題”。有時候,真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做。不。到。“爸爸媽媽,給我點時間,給自己點時間,在我還小的時候,陪我一起努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