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嫁給了一堵墻
一位心理求助熱線的志愿者朋友,在群里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
那天,她值班,接到了一位女士的求助熱線。
大意是,她與先生結(jié)婚十幾年。兩人是高中同學(xué),自由戀愛,起初在一起,每天都有很多話要說。結(jié)婚以后,也曾溫情如初。后來,兩個孩子相繼出生,先生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在了事業(yè)上。她則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在了家庭上。
而今,兩個孩子,都上了寄宿制中學(xué)。先生的事業(yè)處于平穩(wěn)期,不像當(dāng)初那么忙,她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在先生身邊。
只是遺憾的是,他們卻再也回不去當(dāng)初。常常話不投機半句多。她為此甚為苦惱。
她說,先生并沒有外遇。除了工作也很少應(yīng)酬。在家的時間,要么看電影,要么看書,要么看手機。
似乎,她這個人根本不存在。
多少次,她試圖走進他的內(nèi)心,或者,試圖讓他走進她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徒勞無益,反而惹一肚子火。
朋友問她是怎么溝通的。她說,還能怎么溝通?我就告訴他,你當(dāng)我是空氣啊,一天都不說一句話。
或者告訴他,你天天在家,也不幫我干點家務(wù),怎么那么懶?
那先生怎么回應(yīng)呢?朋友繼續(xù)問。
她說,他要么不說話,要么氣死人!說我怎么那么煩,沒事找事!如果他愿意和我溝通,我又怎么會煩他?
雖然我們結(jié)婚十幾年了,但是,也有正常溝通和交流的欲望啊。否則,豈不是,一個屋檐下,兩個孤獨的陌生人?
我感覺,我嫁給了一堵墻!
?、?/p>
溝通順暢,打開一扇窗
朋友說,這樣的家庭有普遍性。她之所以把它提出來,是覺得這位女士的溝通方式雖然存在一些問題,至少,她有提高婚姻質(zhì)量的要求與期待。而不是,如溫水煮青蛙,任由婚姻的光芒一點點黯淡下去。
畢竟,這條路還很長。有說有笑是一程,沉默無言是一程。一程又一程,感受到的卻是不一樣的風(fēng)景。
有的夫妻很默契,“我思鼓瑟君調(diào)弦,余音未絕兩歡顏。君起卷簾讓秋色,與君執(zhí)鏡照笑含。”此時無聲勝有聲。
更多的現(xiàn)實夫妻,語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大到買房買車,小到油鹽醬醋,需要溝通的事情,實在太多。
溝通順暢,心生喜悅,問題解決。溝通不暢,心生堵塞,問題打結(jié)。
就如那個打熱線求助的女士。她的本意是希望先生能夠照顧到她的感受,注意到她的存在,多和她說說話。
但她的表達“你當(dāng)我是空氣啊,一天都不說一句話。”——指責(zé)抱怨。
先生的回應(yīng)“你怎么那么煩,沒事找事。”——嫌棄不耐煩。
溝而不通,舒而不暢,兩人之間豎起了一賭墻。
這樣的溝通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潛臺詞是,我看你怎么那么不順眼!情緒在先,溝通在后。尚未溝通,情緒已起。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換一種方式。
“老公,我心情不好,想出去走走,希望你能陪著我。”說出需要,先把他的注意力從物轉(zhuǎn)移到你的身上。然后,一起去逛街或公園走走。
“好啊,正好出去散散步。”一路走一路絮叨,你的工作我的心情,大女兒二兒子,我的閨蜜你的好友……
日日這樣,月月如此,兩人之間哪來的墻?
?、?/strong>
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墻
明明想表達需要,結(jié)果出口成了抱怨。明明想表達感受,結(jié)果出口成了指責(zé)。
魯思·貝本梅爾是這樣寫的:
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墻)
聽了你的話,我仿佛受了審判,
無比委屈,又無從分辨,
在離開前,我想問,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嗎?
在自我辯護前,
在帶著痛苦或恐懼質(zhì)問前,
在我用言語筑起心靈之墻前,
告訴我,我聽明白了嗎?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墻,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在我說與聽的時候,
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話要說,
那些話對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語無法傳達我的心聲,
請你幫我獲得自由好嗎?
如果你以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認(rèn)定我不在乎你,
請透過我的言語,
傾聽我們共有的情感。
④
表達需要,而非指責(zé)抱怨
事實上,我們?nèi)粘V惺窃鯓訙贤ǖ哪兀?/p>
你跟領(lǐng)導(dǎo)吵架了?你這人就是情商低!——否定加貼標(biāo)簽
你這個人很懶,從來不做家務(wù)!——否定加抱怨
你怎么那么笨,把手機丟了!——否定加指責(zé)
你看你干的好事,搞砸了吧!——否定加批評
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看手機,不能陪陪孩子?——否定加建議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是我的話,我絕對不會這么做!——雙重否定
印度哲學(xué)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jīng)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不帶評論?
聽來有點匪夷所思。不帶評論有什么好聊的?
來看看以上的句子,不帶評論該怎樣敘述。
你說,今天和領(lǐng)導(dǎo)吵了起來?他的態(tài)度一定讓你很生氣吧?——認(rèn)同感受
你說你不喜歡做家務(wù),但我還是你希望你能幫我一起分擔(dān)。——表達需求
你把手機丟了,一定很心疼吧?——認(rèn)同感受
你和媽媽吵架,她生氣回家了。你心里很沮喪,后悔自己一時沖動言不由衷吧?——認(rèn)同感受
我希望你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他需要你。——表達需求
侄子生病了,你給了一千塊錢。我知道你很想幫他們,以我們家的經(jīng)濟條件如果能給兩千就更好了。——肯定加建議
⑤
開窗通風(fēng),讓愛流動
有人說,他說了什么不重要,做了什么才重要。
甜言蜜語靠不住,實際行動才是真。
可事實上,如果你老公在你生日那天,送了你99朵玫瑰,說了一句:“給,送你的花。”你的感覺可能是他在完成任務(wù)。
若送了你9朵玫瑰,動情地說:“老婆,感謝十年來,你為這個家付出的一切。有你真好!”搞不好,你會感動得夢里傻笑連續(xù)三晚。
愛需要表達,情需要感應(yīng),心事需要溝通,感受需要認(rèn)同。
別讓日復(fù)一日的單調(diào),乏味了你們的人生。
別讓年復(fù)一年的無言,孤立了彼此的心靈。
別讓生硬帶刺的語言,豎起了溝通的城墻。
別讓深藏于心的埋怨,禁錮了靈動的心情。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說,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思想交流,也要感情交流,把感情關(guān)在自己心里,也就是把妻子推到自己的生活之外。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它可以是窗,也可以是墻。
而那扇窗,在心與心之間。借助語言的風(fēng),讓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