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刷微博、我們刷知乎、我們刷微信……
坐地鐵上刷、走在路上刷、上廁所也刷……
網(wǎng)絡上確實是有那么多有才的人,說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我們覺得每天都在接觸新的知識:又學到新東西啦!
可是一天下來,回想一下,你能不能想明白今天在手機上到底學到了些啥?
長期接收碎片化的信息,我們的知識庫真的有擴充嗎?又或者,如何才能讓這些新的東西為我們所用呢?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構成了你的思維方式。
所以,長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讓你的思維變得狹隘,難以進行復雜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備這樣的特征:
它們往往是一些事實的集合而非邏輯
它們往往大量簡化了推演過程
它們往往將多路徑簡化為單一路徑
它們往往不夠嚴謹、全面
簡而言之,碎片信息為了達到易于習得的目的,通常會顯著降低認知成本,最明顯的方式就是:將復雜的事物簡單化。
它們往往只告訴你表面上的東西,卻不會告訴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我們所說的“知識”,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事實”(或曰“觀念”),二是“聯(lián)系”。
事實就是一個個點,聯(lián)系則是把點連接起來的線,它們所構成的網(wǎng)絡,就是我們的知識結構。
“事實”決定了你的知識廣度,“聯(lián)系”決定了你的知識深度。
如果你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即使你只知道ABC,你也可以根據(jù)這三者的內(nèi)在邏輯,得出DE,甚至F,這個過程就叫做思考。
但如果你不了解它們的內(nèi)在邏輯,即使你知道ABCDE,你也是沒辦法得出F的——你不知道需要把它們放在一起,更不知道放在一起之后它們能夠呈現(xiàn)出怎樣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
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當我們接受碎片信息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擴充“事實”,但并沒有增加“聯(lián)系”。
長此以往,會使我們的知識結構變成一張浮點圖:孤零零的知識點漂浮在各個位置,卻缺乏一個將它們有序串聯(lián)起來的網(wǎng)絡。
這樣的結果是:碎片化知識通過連續(xù)的新鮮內(nèi)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于“??!又知道了新的東西”的喜悅中,從而難以自拔
——這也就是我們難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緣故,因為我們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獲得了新東西”的刺激里面。
但是,這些獲得的信息,因為它們?nèi)鄙俑渌畔⒌?ldquo;聯(lián)系”,因此難以被我們“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內(nèi)容,會被提取得多的內(nèi)容擠壓在記憶的底部
——因此,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極其容易被我們遺忘。你以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實你什么都沒有得到。
前文已經(jīng)說過,我們的知識網(wǎng)絡,決定了我們?nèi)绾嗡伎?。那么,長期接受碎片信息,對你的思考能力并沒有提升——你的“網(wǎng)絡”并沒有擴大;甚至是有害的
——你已經(jīng)習慣了用孤立的知識點去看待問題,習慣了一層、兩層的思維,難以對事物進行五層、六層乃至更深入的剖析。
長此以往,你將弱化對于復雜事物的思考能力。
這里要注意一點:碎片化信息,跟來源沒有太大關系。如果你習慣了接受“A是B”、“C是壞的”、“因為A所以B”的簡單觀念,那么,無論你是在刷微博,還是在讀書、看公開課,其實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識。
我之前在一個“聰明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的問題中,提到過:聰明人的思考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個字:元認知。
同樣一個問題,較為聰明的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產(chǎn)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們會拔高一層去看待這個問題,從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線條,將它和遠處的某個固有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網(wǎng)絡。
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意識,那么其實無論刷微博還是讀書,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認知。
具體的方式是:
1、先花一點時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把你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梳理一遍。
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夠說出某個知識點的影響因素,以及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為準。順著這樣的知識點捋一遍,這個網(wǎng)絡就是你已經(jīng)構建完成的知識網(wǎng)絡。
2、找到知識網(wǎng)絡的觸點。
亦即自己感興趣的、但尚未進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識點。閱讀、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去接觸這些觸點的知識,延展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
3、當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先考慮如何將其納入知識體系。
亦即在腦子里回想你的知識網(wǎng)絡,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
4、如果找到了對應的點,弄通路徑。
也就是說,將這個新的知識點,跟已經(jīng)知道的某個點之間的路徑,查清楚、弄清楚,將它們連接起來,使這個知識點成為你新的「觸點」,拓展你的思維網(wǎng)絡。
5、檢驗并輸出。
將這兩個點之間的聯(lián)系講清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口述、寫文章,去教會別人這個知識。或者,在心里把它講一遍,看是否能夠講得清晰易懂,沒有障礙。只有能夠輸出的東西,才是真正屬于你的東西。
6、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內(nèi)容,果斷舍棄。
如果一個東西無法納入你的認知體系,那說明你現(xiàn)在還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斷放棄,因為它對你來說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記憶的)成本是遠高于收益的。
再多談幾點:
讀書不用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應該追求“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么東西”。
一本書的內(nèi)容不可能100%對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有你所無法接受的東西,沒關系,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
不用務求全部讀完。甚至,讀一半,放回去,再跳著讀別的書,也是很好的方式。讀書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讓自己去遷就它。
如何處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識?
個人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將它們作為起點。如果你覺得一個知識很有趣,就以它為出發(fā)點,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應用,去查資料、GOOGLE,順藤摸瓜。
這個知識點本身是沒有太大價值的,有價值的是你去探索的過程。你經(jīng)過探索了解到的東西,才能納入你的知識體系,成為你思維的一部分。
以上種種都需要不菲的時間,但學習本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所以優(yōu)秀的人永遠是鳳毛麟角,所謂聰明的人,無非他們把走路、等車、休息等更多的時間花在這上面罷了。
再說,學習本身,豈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產(chǎn)品實時地傳輸顯示心電信息和波形信號。
健客價: ¥1988為了減少抗藥性細菌的形成并確保替硝唑和其他抗菌藥物的有效性,替硝唑用于治療或預防已被證實或疑似易感病原體導致的感染。 若有培養(yǎng)和敏感性試驗的相關信息,應參考這些信息來選擇或修改抗菌治療方案。若沒有這些信息,當?shù)氐牧餍胁W和細菌敏感性數(shù)據(jù)等經(jīng)驗,可能有助于選擇治療方案。詳見產(chǎn)品說明書。
健客價: ¥5適用于測量成人的收縮壓、舒張壓和脈率,其數(shù)值供診斷參考用。
健客價: ¥288適用于測量成人的收縮壓、舒張壓和脈率,其數(shù)值供診斷參考用。
健客價: ¥699是一款可以醫(yī)院家庭兩用型的睡眠檢測儀??蓪崟r檢測人體血氧和鼻氣流信息,對數(shù)據(jù)進行TF卡存儲和上傳電腦功能,病人可以通過網(wǎng)絡請專家進行病例診斷,滿足于醫(yī)院、社區(qū)、個人等多方面的需要。
健客價: ¥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