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有話說
我是MBTI的T型人,傾向于思考,也就是理性,在感性上之前也知道有些欠缺,但是并不認(rèn)為有什么不好。聽完課,讓我想起一件事情。
半年前,有一天和好朋友聊天,她是我十幾年的同學(xué)加朋友,遠(yuǎn)嫁南方城市,那天她心情不好,因為頭天是她生日,但是老公不記得,所以晚上大吵了一架,找我訴說這件事,我當(dāng)時的第一反應(yīng)是:她想要讓老公記住她的生日,于是給她提出幾條建議,比如提前一周通知老公要過生日了,還可以告訴老公想要什么禮物,提醒他可以如何安排,生日頭一天發(fā)一條友情提醒,我覺得這樣安排足以解決問題,但是女朋友還在抱怨,我當(dāng)時還不贊同她,說;“不要鬧了,忘記了給補上就可以了。”
過后我隱隱覺得不對,但是不知道是哪不對,這兩天我才突然明白,女朋友和我說這件事的目的只是發(fā)泄情緒而已,比如我可以陪她罵她老公,“怎么可以這樣粗心呢?”“生日是多么重要的日子啊,忘記太不應(yīng)該了”,其實她心里是期望我這樣做的,她只是希望我可以贊同她,陪陪她發(fā)泄情緒,結(jié)果我自以為是的幫她解決問題。我的做法就是理性的代表,但是女朋友估計和我傾訴完更郁悶,是不是?她會認(rèn)為我完全不能理解她的心情,下次這樣的事也不會再找我說了。
童年往事
理性的人往往是非分明,就顯得不近人情,但中國人求的是圓滿,而不是對錯,因此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中國人最討厭沒是沒非的人,但是中國人又最不喜歡是非分明的人,凡是是非分明的人,人緣都不好,事情都辦不通。我們是要求很高的民族,要在圓滿中去分對錯,分對錯分到不圓滿,那就前功盡棄了。
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有個小我7歲的弟弟,因為每次有好吃的,總會讓他先搶占,我就覺得不公平,我認(rèn)為凡事都應(yīng)該一碗水端平,無論大小都要均分,我媽媽就很討厭我這樣,老是說,“他小,你就讓讓他唄”,如果我媽不說,興許我心情好就讓著他了,但是我媽越說,我就越是要爭取公平,我覺得凡事必須公平,我讓他是公平之后我自愿的事情,你要是強迫我,我就不接受。我媽則一直遵循和氣,她認(rèn)為和氣最重要,公平都是其次的。
還有一次我和弟弟和鄰居家的姐弟倆一起在外面玩,結(jié)果那家的弟弟就拿沙子揚到我頭上,我警告了他,他還繼續(xù)揚,并且也揚到了我弟弟頭上,我大聲的制止他,他仍然不聽,而且姐弟倆一起用沙子揚到我倆的頭上,結(jié)果我撿起一塊小磚頭直接對著姐姐扔了過去,砸中了她的頭,流血不止,我爸媽知道后嚇壞了,硬拖著我去鄰居家道歉,我不道歉,我爸回家把我揍了一頓,覺得我破壞了鄰居之間的友誼,但是我堅持自己沒錯,因為我沒有先動手,我只是“正當(dāng)防衛(wèi)”。
職場生活
所以之前我的個性是眼里揉不進(jìn)沙子,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F(xiàn)在我突然明白,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分絕對的對錯,而是求得圓滿。估計大家身邊都會有一種人,這種人沒有明確的觀點,通常領(lǐng)導(dǎo)說什么,都會符合說對,即使不對,他們也一定不會反駁,頂多是私下說說,在和同事的相處上也是,大方向不出錯,小毛病不斷,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有個好人緣,同事喜歡他,領(lǐng)導(dǎo)喜歡他,這就是懂得感性的人。
理性太多,總喜歡分辨對錯,身邊的人壓力也很大,稍有點毛病都會被挑出來,比如包青天,朝中的大臣對他多數(shù)是出于畏懼,因為害怕自己萬一有一天犯點小錯被抓住,在平時相處中,就都會遠(yuǎn)離他,領(lǐng)導(dǎo)對他也是同樣的心情,敬畏大于喜歡,對于有這樣的忠臣對國家是好事,但是對個人,難免缺了那么點人情味兒。大奸臣和珅,雖然貪心不足,也做了很多壞事,皇上知不知道呢?也知道一些,但是睜一眼閉一眼過得去也就不追究他了,因為和珅感性用的好,哄領(lǐng)導(dǎo)哄的高興,誰不喜歡讓自己高興的人呢?
所以,感性是為了讓別人接受自己,喜歡自己,理性是為了說明事情,揭示本質(zhì),有了感性的鋪墊,理性也就變得不那么鋒利。就像有些領(lǐng)導(dǎo)很善于批評人,他會先說你有什么樣什么樣的優(yōu)點進(jìn)行鋪墊,最后再說如果在*****上更好一點就更完美了,這就是說話的技術(shù),本質(zhì)就是想讓你改變某一點,但是他不直接講,而是先用你的優(yōu)點鋪墊,讓你的感情接受,最后再指出,減少殺傷力,接受程度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