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疔
【治法】 清熱解毒,消疔散腫。
【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醫(yī)宗金鑒》)加減
處方:金銀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若惡寒發(fā)熱者,加荊芥10克、防風10克。疼痛較甚者,加當歸尾10克、牡丹皮10克。發(fā)熱口渴者,加竹葉12克、生石膏15—30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克(后下)。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丸(片),口服,丸劑(每丸重3克),每次1丸,片劑每次2~4片,每日2—3次。
(2)銀黃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4次。
邪毒熾盛,內(nèi)陷營血型【證見】 瘡頭紫暗,頂陷無膿,根腳散漫,鼻腫如瓶,兩眼合縫,頭痛如劈,并有高熱、煩躁、嘔惡,神昏譫語,發(fā)痙發(fā)厥,口渴便秘。舌紅絳,苔厚黃燥,脈洪數(shù)。
【治法】 泄熱解毒,清營涼血。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合犀角地黃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處方:黃連15克,黃柏15克,梔子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黃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六神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3.單方驗方
(1)癰疔百效丸(《張贊臣臨床經(jīng)驗選編》)
處方:大黃30克,明雄黃30克,巴豆肉9克(略去油)。共搗如泥,加入蕎麥粉、陳醋適量,制丸如綠豆大。每次服10丸,溫開水送下。
(2)芩連消毒飲(《名醫(yī)名方錄·顧伯華》)
處方:黃芩10克,黃連6克,生梔子10克,制黃連9克,野菊花10克,半枝蓮10克,金銀花12克,赤芍9克,連翹15克,紫花地丁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膿成者,加蒼耳子、桔梗、皂角刺,以透膿泄毒。邪熱傷陰者,去芩連苦寒,加沙參、麥冬、蘆根,以甘寒清熱,神識昏糊者,加神犀丹l粒沖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宮牛黃丸2粒分2次化服。熱毒熾盛者,加廣犀角15克、鮮生地黃60克,以涼血解毒??韧绿笛撸酉筘惸?、天花粉、藕節(jié)炭、鮮茅根。高熱痙厥者,加羚羊角粉、鉤藤、龍齒。
鼻疔的外治法
以內(nèi)服中藥渣再煎熱敷患處。 紫金錠或四黃散用溫開水調(diào)成糊狀,涂敷患處。 鼻疔已熟者,可待其自然穿破,也可在消毒后用鋒利刀尖將膿頭表面輕輕挑破,以小鑷子鉗出膿頭。切開時,不可切及周圍浸潤部分,且忌擠壓。
鼻疔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鼻疔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鼻疔找醫(yī)生
更多 >鼻疔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廣東省中醫(yī)院 廣州市 三級甲等
-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 廣州市 三級特甲
- 上海東方醫(yī)院 浦東新區(qū) 三級甲等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yī)院 海淀區(qū) 三級甲等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 海淀區(qū) 三級甲等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松江區(qū) 三級甲等
- 上海市虹口區(qū)江灣醫(yī)院 虹口區(qū) 二級甲等
-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長寧分院 長寧區(qū) 二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