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診斷依據(jù)包括:癥狀,體征,x線表現(xiàn)以及痰癌細胞檢查(痰檢),診斷工作中,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步驟。
(一)X線陰性,痰檢陰性
1.凡無癥狀但具有三大高危因素(男性,年齡≥45歲和吸煙>400支/年)者應半年進行70~100mm熒光縮影x線攝片或胸部透視和痰液細胞檢查。
2.凡有咯血或/和干性嗆咳,伴有三大高危因素者應反復進行痰細胞學檢查,同時給以規(guī)則抗炎治療;可以考慮作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纖支鏡檢)和電視透視,如反復痰檢或鏡檢仍陰性,應每兩個月復查一次,堅持一年。
(二)X線陰性,痰檢陽性
1.排除上呼吸道和食管癌腫。
2.進行纖支鏡檢,爭取窺及亞亞段,遇可疑的局部粘膜增厚,粗糙或有血跡,須在該處作刷檢,沖洗或穿刺支氣管壁粘膜尋找癌細胞,如發(fā)現(xiàn)局部有高低不平或粗糙明顯,應考慮作咬取活檢。
3.進行電視透視,變動體位,重點注意隱蔽部位小結節(jié)灶。
4.如經(jīng)以上檢查均未能發(fā)現(xiàn)病灶,仍應每兩個月復查痰液,電透和纖支鏡檢,也可作CT檢查,在可疑處作細分層,定期復查持續(xù)不少于一年。
(三)X線陽性,痰檢陰性
1.有段,葉性肺炎或阻塞性肺炎,懷疑為中央型肺癌者應作纖支鏡檢,包括經(jīng)纖支鏡活檢(TBB),或選擇性支氣管造影;并反復加強痰檢。
2.腫塊或結節(jié)病變應作局部斷層片,有條件者可作經(jīng)纖支鏡肺活檢(TBLB),或經(jīng)皮肺活檢,或抽吸作細胞學診斷。
3.連續(xù)痰檢至少十二次以上。
4.反復痰檢仍為陰性,而x線高度懷疑肺癌時,應作剖胸探查與冷凍切片活檢。
(四)X線陽性,痰檢陽性
1.積極作手術前準備。
2.疑有區(qū)域淋巴結腫大時,可攝正側位傾斜分層片,必要時可作CT,對局限期小細胞肺癌在大醫(yī)院則應常規(guī)采用CT和正側傾斜分層片,肝臟B超,骨同位素掃描和骨髓穿刺成活檢涂片檢查,以利制訂治療方案。
1.肺結核
特別是肺結核瘤(球)有時很難與周圍型肺癌相鑒別,肺結核瘤(球)較多見于40歲以下青年病人,病程較長,少見痰帶血,血沉變化少,有16%~28%病人痰中發(fā)現(xiàn)結核菌,胸片多呈圓形,見于上葉尖或后段,體積較小,一般不超過5cm直徑,邊界光滑,密度不勻可見鈣化,16%~32%病例可見引流支氣管影指向肺門,較少出現(xiàn)胸膜皺縮,增長慢,如中心液化出現(xiàn)空洞,多居中薄壁且內緣光滑,結核瘤(球)的周圍常有散在的結核病灶稱為衛(wèi)星灶,周圍型肺癌多見于40歲以上病人,痰帶血較多見,痰中癌細胞陽性者達40%~50%,X線胸片腫瘤常呈分葉狀,邊緣不整齊,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皺縮,生長較快,在一些慢性肺結核病例,可在肺結核基礎上發(fā)生肺癌,因此在慢性肺結核的成年病人,如果肺部出現(xiàn)異常團塊陰影,肺門陰影增多或經(jīng)正規(guī)抗結核藥物治療后,病變不見吸收好轉反而增大時,都應懷疑肺癌的可能性,必須進一步做痰液細胞學和支氣管鏡檢查,必要時施行剖胸探查術。
2.肺部炎癥
老年病人支氣管肺炎,有時難與肺癌阻塞支氣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鑒別,阻塞性肺炎常按支氣管分支做扇形分布,而一般支氣管肺炎則呈不規(guī)則片狀陰影,但如肺炎多次發(fā)作在同一部位,則應提高警惕,應高度懷疑有腫瘤堵塞所致,應取病人痰液做細胞學檢查和進行纖維光導文氣管統(tǒng)檢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癥部分吸收,剩余炎癥被纖維組織包裹形成結節(jié)或炎性假瘤時,很難與周圍型肺癌鑒別,在可疑病例,應施行肺葉切除術,以免延誤治療。
3.肺部良性腫瘤及支氣管腺瘤
肺部良性腫瘤如結構瘤,軟骨瘤,纖維瘤等都較少見,但都須與周圍型肺癌相鑒別,一般良性腫瘤病程較長,增長緩慢,臨床上大多沒有癥狀,X線攝片上常呈圓形塊影,邊緣整齊,沒有毛刺,也不呈分葉狀,支氣管腺瘤是一種低度惡性的腫瘤,常發(fā)生在年齡較輕的女性病人,多起源于較大的支氣管黏膜,因此臨床上常有支氣管阻塞引致的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癥狀,經(jīng)纖維文氣管鏡檢查常能作出診斷。
4.縱隔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臨床上常有咳嗽,發(fā)熱等癥狀,X線片顯示縱隔影增寬,且呈分葉狀,有時難以與中央型肺癌相鑒別,如果有鎖骨上或腋窩下淋巴結腫大,采取活組織做病理切片常能明確診斷,淋巴肉瘤對放射治療特別敏感,對可疑病例,可試用小劑量放射治療,達到5~7Gy時,常可使腫塊明顯縮小.這種試驗性治療也有助于淋巴肉瘤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