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絲蟲病
血液體體液中檢出微絲蚴是診斷早期絲蟲病唯一可靠方法。
1、血液微絲蚴檢查 晚10恩時至次晨2時檢出率最高。
方法有:
(1)厚血片法:耳垂血三大滴在玻片上制成厚薄均勻的厚血片,干后溶血,染色鏡檢;
(2)鮮血法:耳垂后一大滴在玻片上加水溶血稀釋,加蓋玻片后地倍鏡下找微絲蚴,微絲蚴自由擺動,前后卷曲,較易識別。方法簡單,但陽性檢出率低;
(3)濃集法:取抗凝靜脈血2ml,加整流10ml溶血,搖勻,離心沉淀,取沉渣鏡檢,此法陽性率高;
(4)白天誘出:口服乙胺嗪100mg后,15、30、60分鐘分別采外周血找微絲蚴,檢出率低;
(5)薄膜過濾法:抗凝靜脈血2ml經孔徑3um的核孔薄膜過濾后取下薄膜,用熱的蘇木素染色5分鐘后鏡檢。此法檢出率和微絲蚴檢出數斤高于厚血片法和濃集法。
2、各種體液微絲蚴檢查 可在鞘膜積液、淋巴液、乳糜尿、乳糜腹水、乳糜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及骨髓等標本中檢查微絲蚴。
(1)絲蟲性乳糜尿是班氏絲蟲病患者的泌尿及腹部淋巴管阻塞后所致的病變。需與結核、腫瘤引起者鑒別。
(2)絲蟲病的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一般由成蟲寄居于淋巴結引起,較多見于腹股溝、腘窩及腋窩等處淋巴結顯著腫大。應與細菌性淋巴管炎鑒別。
(3)絲蟲性附睪炎和睪丸炎主要見于斑氏絲蟲病。患者自覺由腹股溝向下蔓延的陰囊疼痛,可向大腿內側放射。睪丸及附睪腫大,鞘膜積液指陰囊體積增大,呈卵園形,皮膚皺折消失。這兩者應與結核性鑒別。
(4)象皮腫開始呈凹限性堅實性水腫,久之皮膚變粗增厚、皮皺加深,皮膚上有苔蘚樣變,癘狀突起等變化,易繼發(fā)細菌感染形成慢性潰瘍。應與局部損傷、腫瘤壓迫、手術切除淋巴組織后引起的象皮腫鑒別。
班氏絲蟲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班氏絲蟲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