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疣狀癌
(一)發(fā)病原因
外陰疣狀癌是鱗狀細胞癌的一種變異,與HPV感染無關,免疫組化染色顯示細胞角化蛋白AE1和AE3獨特分布。
(二)發(fā)病機制
瘤體較大,最大直徑達10cm,呈灰紅色或灰白色,肉眼觀表面為是一巨大菜花狀組織,質軟的疣狀癌腫,有繼發(fā)感染者質硬。腫塊多突出于表面,切面寬度為數(shù)厘米或更大。腫塊基底部與其下方間質分界清楚而整齊為特征之一。
鏡下為分化良好的鱗狀上皮,呈乳頭狀生長,乳頭中心缺少結締組織。核分裂罕見。乳頭表面為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細胞為大、多邊形。釘腳鈍圓或弧形,有融合,伸入間質和壓迫間質,是推移性浸潤,因此腫瘤的底部與間質分界清楚而平整,無明顯破壞性浸潤。角化珠多在腫瘤深部,核分裂罕見。間質內有重度慢性炎癥,有無數(shù)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這是一種特征性伴隨病變。疣狀癌最初呈疣狀或蕈狀生長,最后侵蝕深部組織,僅最晚期引起區(qū)域淋巴結轉移。
疣狀癌分3型:
1.口腔疣狀癌 也稱口腔菜花樣乳頭狀瘤病(oral florid papillomatosis),損害像花椰菜的頭部,淡白色,可侵犯口腔黏膜的大部分。
2.肛門生殖部位疣狀癌 也稱Buschke和Loewenstein巨大尖銳濕疣(giant condyloma acuminatum),最常見于陰莖和未切割包皮處,表現(xiàn)為乳頭瘤樣增生,最后侵入尿道,也可見于女陰和肛門區(qū)。
3.跖部疣狀癌 也稱通道上皮癌(epithelioma cuniculatum),開始似跖疣,一方面向外生長,同時也有向深部組織穿掘生長,形成很多深的充滿角質物和膿液的隱窩,似兔穴,最后可穿透跖筋膜,甚至破壞跖骨,繼而侵犯足背皮膚。